2024年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来源: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5-02-08 10:34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4年,是开发区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四主一最一中心”总体定位,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努力以最好成果向建区40周年献礼。

经济态势持续向好

全面落实“两重”“两新”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深入开展新一轮服务企业大走访,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全年兑现各级各类奖补资金10.5亿元,助力企业坚定信心、做大做强,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左右;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亿元,增长6.08%,税占比79.3%,增幅、税占比分别列全市八个板块第一、第二;工业用电量81.8亿千瓦时,总量列全市第一;全部开票销售3906.7亿元,增长6.3%,列全市第三,其中,工业开票2154.6亿元,增长9.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外贸进出口额709.4亿元,增长6.1%,总量列全市第二;实际使用外资5.16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35%。在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保持第21位。

发展动能有效增强

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的意见》。成立人才科创招商中心和北京招商中心,加强驻日、驻德招商力量,深化与欧洲C3、美国PNP、复星合作对接,构建触达全球的招商网络。参投基金规模超80亿元,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基金支持体系。组团赴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成功举办“合作共赢·面对面”建区40周年东京恳谈会。开展三年招商“赛马”考核,组织招商“砺剑”培训,充分激发招商活力,提升专业化水平。全年新签约注册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64个,总投资584.72亿元,总数列全市第一,其中外资项目19个,总投资12.86亿美元。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6个,总投资432.8亿元;竣工项目66个,总投资484.3亿元;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2个,总投资414.1亿元。在2024年产业项目建设综合考评中,位列县市区第三、国家级开发园区第一。

产业质态不断提升

“3+1”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30-100亿级企业3家;积极布局未来空天、未来通信、未来能源和未来深远海装备“3+1”未来产业,获批全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区。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攻坚行动,新申报省级智能示范车间10个、示范工厂1个、5G工厂1个。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辅导备案企业1家。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4.06%,列全市第一;中天海缆、励成生物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培育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新增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市总量20%;新增国际标准3项,数量列全市第一;新增“江苏精品”认证企业3家,累计获证18家、数量列全市第一。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数量列全市第一;路必达获人社部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优秀类,全市唯一。加强与清华、北大、南大、东大等名校合作,持续开展“能达杯”人才科创项目路演活动,深化南通科技大市场建设,全年获市认定科创项目185个,科创项目考核列全市第二;有效申报国家级海外人才122名,成功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13个、省“双创”计划项目8个;11人入选市“江海英才”计划,列全市第二。大力推进两区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东南大学海洋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建设,推动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战略合作,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能达BEEPLUS创智天地签约落户企业32家,能达生物医药科创园入驻企业23家,成功获批国家“2024年数字智慧园区”。控股集团、炜赋集团市场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创新入选2024年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践案例。

活力中心加快建设

能达商务区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引进爱美客区域总部、“腾讯微信视频号”运营服务中心等项目,凯悦嘉轩酒店、万景酒店正式开业,国际幼儿园加快建设,直升机航线开通运营;新时代未来产业园8个地块1300亩项目用地完成征地报批,起步区基本具备项目承载条件;策应苏通二通道建设,持续优化“滨江湾”城市规划设计,与嘉吉粮油、嘉达港务签订搬迁合同,助力过江通道大临工程正式开工。深入推进化工园区转型提升,大宝理等3家企业建成投入试生产,在全国2024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列第19名。大力推进综保区功能创新和业态创新,全年跨境电商“1210”进口货值超13亿元,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在全国150家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中排名跃升至第53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常态化推进“营商环境最高地”建设,出台创新举措40余条,推动审批提质、办事提速、满意度提升,获评“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园区”,“万事好通·能达无忧”营商品牌获评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持续抓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小区生活垃圾四分类覆盖率达85%,建成全区智慧物业平台和亮化总控平台,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民生幸福更显温度

大力推进20项民生实事项目,在全市率先完成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4个街道均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深入实施星湖名师“115培养工程”,省级内涵项目实现所有学校全覆盖,各类教学竞赛获省市一等奖数居全市前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家卫生中心通过国家推荐标准,全区诊疗量增长21.5%,高标准建成2个市级普惠托育机构;加快南通数字文化(视频)产业园建设,芒果TV华东基地成功落户。成立“三新两高”先进制造业产教联合体,入选省2024年度县域培育单位。巩固“无异味园区”建设成果,加快“无废园区”建设;PM2.5年平均浓度、改善幅度均列全市第一。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六个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党工委会议组织学习30余次,党工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12次、交流研讨6次。持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完善重难点工作攻坚机制,第二批38项攻坚任务扎实有效推进。精心组织开展建区4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座谈会、企业恳谈会等“1+2”主体会议和系列宣传活动,凝聚干事创业合力。对照中央《若干规定》、省委《负面清单》,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抓实省委巡视、省级审计、市委巡察、市纪委纪检监察建议反馈问题整改,开展3轮常规巡察和1轮专项巡察,组建国企纪检监督组。召开开发区第一次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建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深化“有事好商量”民主实践,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人武、审计、工会、妇联、商会、民族宗教、共青团、慈善、红十字、老科协、关心下一代、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