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详情
南通开发区:锁定“四主一最一中心”,奋力建设长三角一流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3-01-09 【字体:

多项重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首位,全年分别获批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和56家,持续推进“无异味园区”建设……

2022年,面对疫情和外部环境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南通开发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锁定市委市政府赋予开发区“经济发展主战场、招商引资主力军、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和“营商环境最高地、通城活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奋力建设贡献更大、活力更强、能级更高的长三角一流开发区,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力保经济稳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南通开发区9个重要经济指标列全市第一、4个重要经济指标列全市第二。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列全市第二;规模工业产值1681亿元,增长16.3%,总量全市第二、增幅全市第一;全社会用电量76.58亿千瓦时,增长3.3%,总量全市第一;工业用电量61.1亿千瓦时,增长2.29%,总量全市第一;工业应税销售1854.7亿元,增长17.4%,总量全市第二、增幅全市第一;服务业应税销售预计1680亿元,总量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34亿元,税收占比81.7%,税占比全市第一;社消零预计249亿元,增长超6%,增幅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641.3亿元,增长28%,总量全市第一、增幅全市第二;实际利用外资预计6亿美元,总量全市第一。

获评的首批10家区级“无异味企业”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6%,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8%,进出口总额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

这一串串漂亮的数据来之不易,凝聚着开发区上下数不清的心血。

2022年11月17日,南通开发区企业江苏恒太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北交所,这也成为开发区力促经济稳定增长的鲜活注脚。

2022年上半年是恒太照明冲刺北交所的关键时期。区上市办牵头,税务部门上门服务企业股份支付涉税事项;行审局、自规局、工业招商中心多部门联动,解决企业募投项目用地;市场监管局、人才科技局对提升企业科技属性进行现场指导;人社局、公积金中心等部门指导企业梳理缴费基数,出具合规证明……万事俱备。孰料,3月底进层挂牌就差最后“临门一脚”时,疫情不期而至。

去年3月底受疫情影响,恒太照明被封控管理,随后又因为陆路交通受限,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经营不稳定,对我们上市影响巨大。”企业副总经理、董秘夏卫军坦言,当时非常焦虑。正当企业一筹莫展之时,开发区相关领导和经发局等部门第一时间上门,倾听企业诉求,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能达杯系列招才引智活动上海专场”

为企业打通物流堵点,开发区及时出手,建立高速物流“白名单”制度,组建高速货运车辆伴行机关与企业双专班,最大限度保障恒太照明等90家企业供应链稳定。“我们有个微信群,开发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在里面,常常能看到他们凌晨两三点还在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原材料进来有“白名单”,产品又怎么出去呢?这是深耕北美市场的恒太照明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往我们是陆路运输到上海的国际口岸,但受疫情影响,货物发不出去。”夏卫军介绍说。为此,开发区专门与南通港协调对接,让企业通过内河集装箱运输,送往上海国际口岸,确保企业能及时交付。

“多亏开发区大力支持,把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为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奠定扎实经济基础。”

除了帮助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在日常工作中,开发区也急企业所急,帮助企业安全经营、稳定发展。

东丽酒伊织染是最早落户南通开发区的日资企业之一,这两年,企业进出口业务不断增多,对外汇汇率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开发区联合金融机构,为企业定制了相关产品。“我们为企业设计了包括远期结售汇及外汇掉期保值的综合化服务方案。为了方便企业快捷交易,我们还安装了电子交易平台,企业可以在该平台上查询汇率价格并直接进行保值交易。”中国银行南通开发区支行公司部副主任吴丽丽介绍。

顺风顺水时推一把、遭遇困难时扶一把。正是这种时刻把企业放在心上的做法,让开发区走出疫情阴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推动产业再升级

在坚持稳中求进、精准施策,推动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南通开发区还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创新驱动的竞争力,以实现产业新的能级提升。

南通开发区企业江苏恒太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北交所 季倪昇摄

一方面,推动主导产业倍增。统筹建立党工委、管委会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组建工作专班,加快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链,全年分别获批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56家,143家企业成功认定为南通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服务业繁荣发展等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4大类46条扶持政策,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推动142家重点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召开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表彰41家企业;成立新能源产业联盟、高端装备产业联盟,举办高峰论坛,加强产业链互助合作。全区“3+1”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9.8%、6.7%、29%、148.5%,税收超亿元企业达13家。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股改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恒太照明在北交所成功上市。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上市入轨企业17家,1年内拟入轨企业7家,2年内拟入轨企业7家,动态形成30余家企业梯度推进的上市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加快科创资源集聚。积极策应沿江科创带扩容提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人才聚集地。组建开发区科创委,升级“人才科技新政3.0版”,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46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企所得税优惠额均位列全市第一。高质量举办“能达杯”招才引智活动,赴武汉、上海等6个城市开展人才科创路演活动,全年推动78个优质项目落户,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30余项。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5.2件,保持全市第一;高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以推进高层次人才集聚为目标,更大力度激发“双创”活力,深入实施“星湖人才”计划,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33个,入选国家级人才2名、省“双创”人才12名。加快能达生物医药科创园等平台建设,切实强化产研院科技孵化功能,成功获批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企业完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

     
功能布局再优化      

2022年10月底,南通开发区“无异味园区”创建推进会上,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等首批10家区级“无异味企业”出炉。这10家企业不但通过仪器和专业人士测评,更关键的是,它们经受了群众“鼻子”的评判。

星湖城市广场二期开街 钱咸华摄

2022年6月,南通开发区在南通率先全面启动“无异味园区”创建,对重点企业及周边敏感点位进行立体式全覆盖监测监控,并首次聘请“民间嗅辨师”,将群众感受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评价体系。“民间嗅辨师”的工作,主要是异味识别、现场勘查等,他们大多来自被监测企业附近的社区、学校、企业等。

现场评估时,“民间嗅辨师”打分占比近半,高于专业人士和仪器监测。2022年7月,“民间嗅辨师”试点上岗,结合他们的打分,最终产生10家区级“无异味企业”。在南通开发区工作的马继炜是首批“民间嗅辨师”之一。他说:“创建‘无异味园区’,邀请群众监督,这是真正的发展为民。”

南通开发区将推动全覆盖检查和街道日常巡查有机结合,并实施有奖举报制度,在园区异味举报方面给予倾斜,完善公众参与“无异味园区”创建的常态化机制。

2022年以来,南通开发区进一步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要素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形象。

全力推进新一轮空间再造行动,有效化解土地瓶颈制约,为全区重大项目的招引落户提供了宝贵空间。加快化工园区整合提升,化工南区累计腾出成片空地7块1600亩,化工北区8家企业签订南迁投资协议。

优化生态环境。园区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体系、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绿岛”项目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高度肯定,并纳入全省推广;2022年1-11月,星湖国控点PM2.5浓度达2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2%,优良天数比例为80%,国家和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持续推进“无异味园区”创建工作,“一企一策”推动70家企业加快整改提升;顺利通过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推进“通城活力新中心”规划建设,积极争取市级支持出台100号文件,委托上海社科院编制规划纲要,有序推进“通城活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张江公路顺利竣工,新开北路、中央路北段综合改造基本完成;深化滨江湾总体规划,优化国际社区、活力岛、地铁TOD项目以及星湖大道、通盛大道两侧城市规划设计,推动能达商务区功能提升;大力推进亮化工程,炜赋大厦幕墙及亮化工程按期竣工;洲际华邑酒店成功入驻签约,星湖城市广场二期成功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