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报告

2017年度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报告

来源: 管委会 发布时间:2018-07-27 字体:[ ]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提功能、优环境等各项工作,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砥砺前行,生态工业园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2017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回顾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2014年12月31日,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发文(环发﹝2014﹞199号),正式批准南通经济开发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7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落实有效措施,推动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47亿元,增长7.2%;工业应税销售1029.8亿元,增长23.8%,服务业应税销售1100亿元,增长20%,双超1000亿;固定资产投资552.3亿元,增长9%;财政总收入123.4亿元,增长47.3%,总量首超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45亿元,其中税占比94.9%,税占比和税收增幅均列全市第一;工业用电量45.7亿千瓦时,增长5.7%,总量列全市第一;进出口总额400.2亿元,增长14.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7亿元,增长7.3%。在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单中列第44位、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列第24位,在江苏省110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综合考核评价中保持第8位、苏中第1位。

2017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贯彻落实省、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要求为抓手,大力服务开发区“四个全面”建设战略布局,牵头制定了开发区“263”专项行动方案计划,全局工作紧紧按照“立足当前抓整治、着眼长远抓治本”,“努力遏制污染增量、大力消除污染存量”的总体思路,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围绕区域环境改善,积极推进环保各项工作开展。

二、建设主要成果

(一)聚焦高端,招商引资量质并举。紧扣“一特三提升”新要求,进一步深化产业招商,整合要素资源,强化绩效考评,全力招引重特大项目。积极呼应南通建设“上海北大门”新定位,扎实开展系列招商与对接活动,接轨上海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增协议利用外资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44个,其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新签约项目82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55个;总投资180亿元的阿里巴巴云计算、总投资30亿元的上海电气国轩高科储能系统基地、总投资20亿元的中远海运、总投资10亿元的罗博特科工业4.0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

(二)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不断优化全程服务、个性保障、容缺预审机制,深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局实体化运作,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转化。完成工业投入197.5亿元、服务业投入335.2亿元,分别增长10%和13.2%。经市认定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3个,完成市考核目标任务数的140%。14个市级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54.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48%。默克生命科学、宣伟涂料、奇华顿香精香料、恒亿天嘉石墨烯等39个已批待建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总投资141亿元;丘比食品、东艾科尖端薄膜、元佳新材料等55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40.2亿元;默克制药、武藏精机、爱信精机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斯福瑞制药、迈图有机硅等项目竣工投产。

(三)深耕转型,发展动能不断积蓄。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研究启动大数据、智能芯片、集成电路、感知元器件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成功举办中美绿色数据中心暨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长三角大数据产业联盟”成功落户。着力推进企业培大扶强,常态化开展挂钩联系、日常走访、专题会办,28家重点挂钩工业企业应税销售增幅保持20%以上。着力推进服务经济壮大,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电子商务、软件信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加快发展。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服务外包合同额、执行额持续保持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获批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园区”。着力推进平台功能提升,南通综保区三期封关验收工作进展顺利,通海港区码头加快建设,“掌上物流”正式启用,“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年新增注册项目73个、注册资本64.9亿元;实现进出口货值44.7亿元,增长133.8%。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欧域数据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顺利通过国家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评审并进入公示阶段。着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7%,列全市第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3.3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提升3.4个百分点;获批高新技术企业51家,高企认定率全市第一;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0家;“双创营”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6.35件,持续保持全市第一;成功举办接轨上海“顶尖人才”专场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22个,总投资6亿元;引进国家顶尖人才7人,累计83人;新入选省“双创人才”5人、“双创博士”5人、省“双创团队”2个;新增企业高技能人才2019人。

(四)建管并举,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加快推进功能开发与形态开发,南翼新城形象不断优化。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和城建工程实际投资24.4亿元。新开南路、振兴路等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永旺梦乐城投入运营,开业首日客流超15万人;22个“三城同创”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星盛河等14个项目竣工;全长12.1公里的高速一环绿化、贯穿中心区域南北的绿色飘带生态通廊、竹行高速出入口景观带等工程按期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有序推进,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成功举办第28届南通市菊花展,广受好评。扎实开展违建治理“5410”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章面积14.4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年度拆违目标任务。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实施“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南通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作出贡献。

(五)狠抓整治,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以铁腕治污的勇气和决心推进“263”专项行动,115项工作任务进展顺利。大力开展“三河三行业”、“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钢丝绳行业整治成效明显,68个企业污染工段拆除关停;园区外化工企业、印染企业整治工作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顺利,28个小区试点工作成效明显;“河长制”责任全面落实,“河岸共治”稳步推进,3个省考断面水质指标全面达标;145家畜禽禁养点全部关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持续加大沿江沿河环境保护力度,拆除关闭30家沿江非法码头;整治杂船216条,在沿江7个市、区中率先完成任务;通启运河年度违章整治任务全部完成,清理岸线2.9公里。深入推进大气污染减排,PM2.5浓度同比下降7.6%,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为77.2%;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区域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通启运河营船港闸断面仍有水质超标现象。

2、土地资源已接近饱和,产业结构优化难度加大,对保持高速高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3、经济增幅减缓,经济后续发展空间受限,未来节能减排压力增大。

四、下一步重点计划

(一)聚焦项目建设高质量,在有效投入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导向更鲜明。围绕产业转型新方向,要牢牢锁定重特大项目招引,牢牢锁定智能芯片、感知元器件、大数据等特色产业项目招引,牢牢锁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项目招引,既要内资外资并举,大新特项目齐抓,又要坚持“抓大不放小、聚焦不排他”,着力招引一批亩均投资强度高、亩均税收贡献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

二是招引更专业。要按照“十个专业”的要求,全面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即有专业分管领导、专业招商团队、专业空间布局、专业产业分析、专业功能突破、专业政策支持、专业基金合作、专业招商活动、专业考核政策、专业推进机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队伍要优化提升。进一步优化以招商局、投资促进局为主体,大数据产业发展局、软件办等为骨干的“2+5”招商格局;分管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要围绕特色产业深化学习研究,力争成为该产业领域的行家里手,成为项目招引的“领头雁”;成立5—7人智能芯片、感知元器件专业招商团队,专攻特色产业招商;实施百人招商培训工程,围绕招商政策、产业方向、平台资源、招商实务等,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招商人员的专业素质。路径要创新突破。特色产业项目招引是全新课题,不再是“轻车熟路”。要摆脱路径依赖,树立创新意识,以“归零再出发”的心态,从理念、思路、政策等层面大胆探索、大胆创新,重找资源、重建网络,加强与基金公司、中介机构、产业研究院所的对接,全力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对接要精准主动。坚持把接轨上海作为项目招引的首要战略,牢牢抓住上海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空间板块和产业外迁、沪企减量的有利机遇,深化对上海产业发展的研究、预判,深入实施园区、产业、创新资源等对接行动,用足用好上海这一最靠近、最丰富的“招商资源”。要紧紧抓住中央创新区建设的契机,充分利用政策、要素和平台,加快招引和集聚各类创新项目和总部项目。

三是保障更有力。集聚资源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服务业项目10个,形成亿元项目为基础、10亿元项目为主体、50亿元和100亿元项目有突破的项目建设新格局。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推进个性服务,完善挂钩联系、联席会办等制度,实行专人服务跟踪,把责任落实到位,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问题;推进全程服务,围绕项目报批报建全过程,提前介入,简化流程,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项目服务,大力推动国轩储能、罗博特科、汉地石墨烯、金光智能装备等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完善以实绩为导向、以特色产业和重特大项目为重点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考核办法,继续实施专职招商人员考核机制,传递考核压力、强化正向激励,持续激发招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拓展承载空间。加大供而未用等闲置土地专项清理力度,力争全年清理1000亩;抓住东方红农场土地置换契机,科学规划,加快配套道路建设,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围绕重点项目、特色园区,加快拆迁进程,尽快腾出空间;突出省、市重大产业项目的申报与跟踪,全力向上争取点供指标,最大限度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二)聚焦产业发展高质量,在结构优化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产业规模和发展质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建设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

一是精心培育龙头企业。结合《南通市“5215”工业大企业培育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培大扶强”工程,加大对区内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够影响全局、有话语权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坚持一线导向。挂钩联系领导要紧紧围绕重点培育的28家工业企业(集团)和19家服务业企业,沉到一线,走进企业,建立“政企热线”,当好“项目秘书”,及时了解企业运营动态,广泛征求意见,真正做到“每周有联系、每月必走访”,更加紧密“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协调、加快解决挂钩企业遇到的用工、用电、用地、融资等问题;同时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的运行监测,积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坚持发展导向。要在创新载体建设、创新计划申报、人才引进、各类专项扶持资金申报等方面向重点企业倾斜,集聚资源提供最大支持,推动和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做大规模,以质量为中心做靓品牌,以人才为基础做强研发,以精益制造为目标做优管理,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影响力、竞争力和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要把上市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路径,按照“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进程,进一步推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快速度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一方面,推进制造业向高端攀升。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的目标,加快企业装备数字化普及应用推广,推进企业装备智能改造,扩大关键岗位机器人应用,培育发展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实施省、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大力开展基于信息化的各类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实现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从营销推广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互联网化转型。全年力争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另一方面,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以能达商务区为依托,围绕创业外包服务中心、益兴大厦、飞马国际、智慧之眼、101创意中心等重点载体,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入驻项目质态与资源配置效率,力争增加星级主题楼宇2幢,全区楼宇入驻企业总数突破800家,营收突破300亿元;力争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服务业应税销售超1200亿元,应税销售亿元以上企业突破150家。

三是着力提升特色园区承载力。高起点规划建设410公顷的“智能芯谷”和450公顷的感知元器件产业园,依托通富微电、清华同方、赫尔思曼汽车传感器、友星线束等产业龙头,以模拟芯片、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为重点,拉长增粗产业链,利用3—5年时间,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精心规划建设“大数据走廊”,以建设华东地区重要信息港为引领,以成功创建国家级数据中心示范园区为目标,推动数据中心和数据服务齐头并进,加快向大数据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拓展,重点围绕金融电商大数据、医疗健康大数据、智能制造大数据和手游电竞大数据等领域,招引一批基地型、龙头型大数据应用项目,力争引进大数据应用服务类企业30家以上。全力支持阿里巴巴江苏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欧域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水平。综保区要围绕“聚项目、引流量、建平台、提功能、促创新”五大核心,全力打造南通对外开放强引擎。要紧扣验收达标各项要求,紧盯进度,强化管理,确保圆满完成三期封关验收;要加快推进通海港区建设,确保一期工程今年6月份正式投入试运营;力争招引在综保区生产、经营项目注册资本10亿元,实现进出口额不少于50亿元。

(三)聚焦改革创新高质量,在动能释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创新驱动,围绕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要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坚持围绕特色产业抓创新,着力打造氛围浓厚、配套完善、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环境。大力培育创新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加快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政策引领,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实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以上。精心打造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和放大毗邻中央创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南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外包服务中心等重点平台建设,促进重大科技成果来区转化。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探索建设为中小型企业创新服务的公共实验平台。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政产学研金”深度对接,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和研究院。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家以上。聚力引进创新人才。瞄准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进一步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特色园区的吸聚作用,精心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开发区专场等活动,力争全年引进国家顶尖人才数5名以上,重点产业高端人才项目5个以上。

二要在行政服务改革上不遗余力。把提升服务效能作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国家级开发区最佳办事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先行先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优化不见面审批、容缺预审等机制,全方位提升审批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大力推进实体窗口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互动并进,加快建立“开发区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套标准、一事一办、一体运行”的新型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入对接上海自贸区,加快建立与上海统一的市场准入政策体系,力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落地,加快推进“先进区后报关”与“先出区后报关”等监管模式改革,压缩通关时间,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强化财税管理。加强税源监控和调查分析,强化税收征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建立区街一体全覆盖协税助征网络,不断增强综合治税力度。

三要在国企改革上精准用力。进一步理顺公司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大力推动总公司、炜赋集团从“政府平台载体”向“市场主体实体”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动“1+3+N”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薪酬激励、绩效考核、安全生产、财务管控、职业发展等管理体系,尽快启动下属企业分类评级工作,试点探索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对国有资产投资经营过程关键环节的掌控,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拓展业务。近年来,总公司及下属企业都取得了明显发展成效,不仅为开发区各项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打响了公司品牌。要摆脱行政依赖,增强独立自主开拓市场的能力和信心,勇敢走出去,在市场化代建、商业地产、外贸、水处理、物业管理等领域拓展业务,持续壮大公司规模,提升发展效益。积极化解债务。建立规范合理的债务管理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债务化解机制,大力开展多元化融资,力争通过2—3年时间,把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合理水平。

(四)聚焦产城一体高质量,在品质提升上实现新突破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强引擎,也是展示一个地方形象的窗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开发区城市发展的加速期,也是城市内涵和品质加快提升的关键期,要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展现开发区现代、开放的独特城市魅力。

一要精心规划,不留遗憾。结合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试点,优化完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体系,引领城市更高水平发展。要抬高站位。切实转变观念,抬高标杆,把开发区作为南通的城市会客厅来打造,系统谋划与上海、苏南等长三角核心区域城市功能定位的全面对接,加快彰显同城化乘数效应。要通盘考虑。突出“功能导向、配套导向、环境导向”,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多规融合”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建筑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否协调、与开发区的功能配套是否融合、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是否配套,更加注重节约集约与智慧城市的功能打造,更加注重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的品质提升,努力实现资源整合最佳化、功能布局最优化、发展效应最大化。要执行到位。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讲规划不讲关系,讲原则不讲感情,一张蓝图绘到底、管到底、建到底。

二要精致建设,不留痛点。坚持高标准、精品化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突出抓好中央创新区民居扫尾和非居拆迁工作,以及“三城同创”项目和精密机械园东进北拓非居拆迁工作,力争全年拆除房屋面积47万平方米。要继续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加快小海区域21万平方米安置房的开工建设,全面完成居民拆迁安置任务。要加快项目推进。围绕全年排定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计划,要精心研究设计,组织专门力量,加快推进步伐。对能达市民广场、小海小学三期、竹行及新开派出所等续建项目,要倒排工期、明确节点,及时协调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确保项目无障碍建设、高效率推进,早建成、早见效。对公共文化中心、中央路改造等新建项目,要加快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能先启动的要尽快启动。要围绕全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快建设通启运河生态通廊等绿化工程,加快推进沈海高速相关地块及通启运河南侧的绿化种植任务,确保完成7500亩的占领性绿化任务。要强化过程管控。进一步完善代建机制,推行重点工程蹲点工作法,层层落实监管责任,环环相扣,责任到人;突出抓好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重点环节管理,促进工程建设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确保每一个工程都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评说,真正做到建一个项目、推一个精品、造一个经典、树一处形象。

三要精细管理,不留盲区。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个城市的品质提升,关键在于管理,要坚持“绣花精神”,推动城市管理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全力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宜居环境。要强化控违拆违。继续围绕违法建设治理“5410”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违建治理集中攻坚行动,推动区内存量违建逐年减少。要按照新增违建“零增长”的要求,完善“小区物业+城管+社区”违建巡查模式,启动全区违建航拍,建立违建数据库和基础台账,不断提高新增违建发现、认定、管控效率,确保发现一起、拆除一起。要细化巡查管理。突出抓好建筑垃圾管理,建立建筑垃圾管理信息平台,定期开展建筑垃圾处理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承运、中转、处置建筑垃圾行为。突出抓好市容管理,加大对主干道路、农贸市场、住宅小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加强流动摊贩管理,进一步强化能达商务区、城市综合体及周边区域的交通、停车等秩序管理,不断提升市容形象。要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以常态长效为要求,狠抓城市环境整治,开展城市环境“八整治八提升”行动,着力化解市民反映强烈的餐饮油烟污染、小广告等突出问题,推进“深度保洁”,加快创建一批示范路、示范社区,切实抓好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的形象提升,立面改造、道路沿线的景观提升,重点区域的整体提升。进一步规范文明行为、树立文明形象、弘扬文明新风、营造文明环境,动员全体居民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工作,努力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聚焦生态环境高质量,在污染防治上实现新突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继续以“263”专项行动为主抓手,以更大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强化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一方面,要坚决抓好“三大整治”。坚定不移向污染宣战,确保各项整治快出效,出实效。在钢丝绳企业整治上,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全面加强钢丝绳行业监管,全力巩固好已有的整治成果,坚决杜绝污染回潮。支持部分绩效好、水平高、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实施先进工艺改造,基本消除污染工段。在“散乱污”企业整治上,围绕排定的全区“散乱污”企业名单,实施区、街两级联动,坚决落实好属地责任,对拟关闭取缔企业,一律按照“两断三清”(即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产品、清除设备)标准,严格实施关停取缔;对拟整改提升企业,责令停产整治和限期提升改造,按照可持续和清洁生产的要求,督促企业在装备工艺、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升改造,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逾期未完成治理改造的,依法予以关闭取缔,确保完成“关闭取缔35家,整改提升59家”的全年目标任务。在黑臭水体整治上,全面夯实122名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工作职责,精准整治黑臭水体,深化截污纳管、生态修复、活水清淤等系统整治。重点做好三谷镇北横河、四圩横河等2018年省考河道治理,提前启动实施2019年省考河道新开苑河治理,确保治理一条、净化一条、根治一条,构建“互联互通、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河网水系。

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三大提升”。一要提升沿江沿河环境质量。围绕沿江以及通启运河等重点区域,进一步整合危化码头资源,加强化工行业污染监管,严防危化环境风险,全力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大力开展生态修复,不断提升环境品质。二要提升环保基础设施能力。加快推进第二污水厂扩容工程,新增5万吨每日处理能力,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推动升达苏伊士固废处置中心满负荷运行,加快推动立富电极箔废酸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新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万吨/年有机溶剂循环化利用项目,不断提高危废综合利用处理水平。三要提升监管监测水平。进一步拓展刷卡排污企业覆盖面,优化化工片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泄漏、修复管理平台功能,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做到对违法排污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处理,不断增强环保监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推动环保税依法征收,促进企业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

附表:1、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照考核表

2、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年度评价报告信息公开表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8年7月27日        

2017年环境报告书.pdf

2017年度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报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