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营商环境专题页>详情
南通开发区打造“营商环境最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攻坚任务清单
发布时间:2024-01-09 【字体:

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攻坚任务清单

重点工作类别

序号

任务目标

牵头部门

打造共治共赢的市场环境

1

推进企业开办全程“无纸化、不见面”,优化向公安、人社、税务、人行、公积金等部门的信息推送,以及个人扫脸、电子印章、不见面银行开户等功能。将全程电子化登记由电脑端向移动端延伸,接入“南通百通”APP,实现“掌上办照”。

行政审批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2

实现审图与工改系统的对接、工改系统与监管系统的对接;推进审图与监管的对接;社会投资低风险建设项目豁免审图;初次审图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

行政审批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3

道口开设审批服务实现“一窗受理”、24小时内完成审批、7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

行政审批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4

完成“旗舰领航”行动第一批企业的三年共建协议签订,确定并上报第二批企业培育名单;加强首席质量官培育,确保新增首席质量官学员超120人,网上培训取证超80人;指导企业申报省“江苏精品”重点培育名单;持续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工作,确保入围数全市前列。

市场监管局

5

开展涉企收费专项行动,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部署自查和检查,不定期开展抽查行动。

经发局

6

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确保高分通过验收;围绕全区“3+1”重点产业,推动专利预审服务领域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拓展;推动企业高价值知识产权稳步增长。

市场监管局

7

与金融机构沟通对接,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对接市知识产权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提供专利商标查询、质押融资需求登记等“全链条”服务。

市场监管局、财政局

8

积极主动引导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做好线上线下信用修复申请工作。通过“税莫愁”征纳沟通平台、微信群、短信等方式向广大纳税人缴费人做好宣传提醒工作,引导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及时申请信用修复,挽回信用损失。

开发区税务局

9

完成区域能评、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地震安全性区域评估、气候可行性区域评估、洪水影响区域评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且审批部门不再对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单独提出评估要求,进一步缩减审批时间、环节和费用。

经发局、自规分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社会事业局、行政审批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10

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不见面”交易率保持100%。开发建设“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智能化平台”和全流程监察平台,与全市统建统用的限额以上交易平台融合互补、双向发力。

行政审批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11

提前排项目用地计划表,超前准备土地挂牌材料,根据项目推进情况,随时启动土地挂牌,待土地成交后24小时候内取得不动产权证、审图合格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实现成交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地块红线、出让合同、缴费凭证等材料实现内部信息互通;实现土地首次登记“缴费完税即发证”、“零材料”办理。

行政审批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自规分局、税务局

12

项目基本信息推送至供电业务系统,实行办电“一键审批”;降低企业电力接入成本;严格管控计划停电,统筹各类停电需求,避免重复和频繁停电;实现用水报装系统与工改系统的对接,进一步精简临时用水接入申请材料,确保落地项目只需提供用地预审和项目用地功效图即可办理临时用水业务;强化系统并联,对后台实质性整合,推动燃气公司客户管理系统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进一步融合,燃气公司第一时间获取项目立项信息,并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介入项目,提供技术指导意见。

开发区供电服务中心、市水务集团开发区分公司、大众燃气

13

跟踪服务区拟上市企业,协助解决募投项目用地、合法合规函出具等问题;推动区内中小企业在省股权交中心挂牌;提供股权融资服务活动,5个工作日内反馈融资建议,解决融资需求。

经发局

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14

设置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为有需求的对象开展服务。做好“通城通办”服务专栏的对接工作,实现高频服务事项在开发区通办。

行政审批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15

实现全域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抵押登记等业务线上“通城通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

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

16

实现区、街道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升级改造工程,完善软硬件设备。部署政务服务自助终端,集成社保、医保、公积金等高频民生类服务,实现办事指南查询、自助申报和打印等功能,并下沉至各街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不打烊”、“家门口”的政务服务。

行政审批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17

开发建设全区政务服务智慧导航“一张图”平台,实现数字政务地图展示,便于办事人对附近办理点的开放情况、办理业务情况、配备窗口情况、可办事项情况、排队情况实现“一图看尽”,辅助实现业务就近可办。

行政审批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18

对12345平台在线交办内容的处理提质增效,落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总负责制,部门职责实行A/B角责任制,并形成责任人员名单。

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打造优质良好的开放环境

19

在各口岸查验部门开辟民生物资“绿色通道”,对进口粮食、植物油等民生物资实行预约通关监管,货物抵港后第一时间实施查验,并对符合条件的货物实施优先机检查验、“附条件提离”、优先检验等便利措施,保障进口民生物资“零延时”验放。

南通海关开发区业务中心

20

向辖区开放码头宣贯“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政策,拓展应用货物品种,压缩企业物流成本和货物在港时间。

南通海关开发区业务中心

21

对来华工作外国人办理居留许可提供咨询和帮办服务,设立服务咨询专窗,帮助企业和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对接。

人才科技局、公安分局

22

严格把握出口退税的时间要求,压缩退税时长,提高退税速度,对符合退税条件的,全市正常平均出口退税时长不超过4个工作日,其中一类出口企业不超过2个工作日。

开发区税务局

23

全面宣讲企业集团保税监管改革海关政策,推动实现集团内保税料件及不作价设备的自由流转,简化业务办理手续、减免部分环节担保,促进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提升。

南通海关开发区业务中心

24

提前介入环保服务,缩短环评审批时限。对企业新、改、扩建的项目环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在完成项目立项和环评报告编制后,提前对项目环评进行技术审查;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建立环评“服务专班”,实施“点对点”服务。

生态环境局

25

对办理商事证明、代办领事认证业务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对接市商务局,确保完成在线申请、一次提交、一次办结。

经发局

26

开辟入境人员便捷通道,解决外国技术专家因隔离拒绝来区提供技术服务的难题,助力企业长足发展。

办公室、社会事业局

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27

推行特种设备企业开工告知、报检缴费、使用登记网上流转,实施生产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开展“质量会诊”式监督检查。

市场监管局

28

更新完善全区工贸行业分类分级监管清单,建立化工企业差异化监管机制。

应急管理局

29

宣讲“预付款制度”、“小微企业报价优惠”等有关扶持政策,督促采购人在采购文件编制中体现“对政府采购信用档案中无不良记录的中小企业免收履约保证金”要求,无此内容不予以发布。

行政审批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30

制定出台南通开发区市场监管领域实施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工作指导意见,在原免罚、轻罚两张清单的基础上,升级出台免罚、首违不罚、轻罚和不予行政强制措施“四张清单”,对轻微违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市场监管局

31

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企业清单,实施差异化管控,向企业宣传豁免政策,申报5家以上企业豁免并上门辅导。

生态环境局

32

成立区维权打假专班,为重点企业提供“订单式”打假护航,配合市打假维权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力度。

市场监管局、公安分局

33

完善中小投资者司法保护机制,支持行业专业领域建立纠纷解决机构,加快相关案件审理进度;建立涉中小投资者纠纷示范判决机制,选取代表性案件先行审理、先行判决,发挥示范案件的引领作用,促进类案纠纷化解。

法院

34

制定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制度,简易案件3个月以内执结,复杂案件6个月以内执结,有财产拍卖案件12个月以内执结;规范失信惩戒及信用修复行为,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被执行人,于3个工作日内屏蔽其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法院

35

打造“家门口式诉讼服务”,持续推广设立支云E站,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立案;民商案案件网上立案3日内反馈。

法院

36

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效,对全区9个重点行政执法机关和单位开展评估验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强化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

办公室、政法委(司法局)

37

加强司法企业互动,送法至企业,年走访企业不少于50家,对企业出现的“痛点”“难点”进行法律指导。

法院、政法委(司法局)

38

推进“精准执法+安全服务”工作,制定重点执法事项清单并告知企业,引导帮助企业规范经营。

应急管理局

打造包容共享的人文环境

39

布置年度儿童水痘疫苗和老年人23价肺炎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定期跟踪市级方案;对在园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并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开展幼儿健康口腔行为提升行动;开展老年人体检行动,所有老年人都纳入到家庭医生签约范围。

社会事业局

40

打造拓展劳务基地和人才培育基地,制定赴全国各地开展劳务对接并建立合作基地方案;放开外省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在我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限制;举办校园招聘和赴外招聘等,通过电话、线上等方式积极开展校地、校企等多种方式沟通对接;为企业提供“零成本”的赴外招聘;实现网上平台开展服务企业用工奖补网上申报审核工作。

组织部

(人社)

41

广泛宣传南通市“江海英才”一卡通人才服务内容,解读申报流程,对接企业人才做好申请服务;开辟人才就医绿色通道,明确专人负责。  

人才科技局、社会事业局

42

编制开发区生态环境限值限量实施方案、绿色发展实施方案,梳理出存在问题的企业清单,并督促企业实施整改。

生态环境局

43

盘活区闲置安置房源和星辰、星盛、星润等廉租房,由金桥公司统一出租管理,面向新市民、青年人,保障过渡需求。

住建局

44

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按照区内学校布局规划,完成星湖小学教学楼扩建,加速推进振兴路初中建设。加快推动现有学校翻新、扩建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住建局、社会事业局

45

制定重点企业职工子女入学方案,外资企业落实专人解答,切实做好企业职工子女的入学需求服务。

社会事业局

46

加强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规划建设,完成小游园建设选址布点方案。

住建局

47

强化医疗卫生保障,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出台相应计划方案。

社会事业局、住建局

打造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

48

进一步深化“免审即享”创新举措,扩大政策免申即享范围,推进惠企政策红利“免申报”、“快速达”。

行政审批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49

落实中央、省、市各级稳增长、惠企纾困政策;出台南通开发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经发局

50

出台开发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计划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助力重大项目落户。

经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