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情况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17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开发区以打造“上海北大门、南通金南翼”为引领,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能,狠抓城市建设提升功能品质,呈现出产业与城市互为促进、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今年1—6月份,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49.7亿元,增长10%;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80亿元,增长25%;工业用电量21.3亿千瓦时,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1亿元,同口径增长4.3%,税收占比达93.9%;进出口总额28.5亿美元,增长10.1%。

在项目建设上,开发区坚持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加快有效投入。上半年完成新开工超亿元工业项目45个、新开工超亿元服务业项目21个,其中新开工超10亿元重特大项目4个。工作中,主要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主导产业聚项目。紧紧围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医药健康三大主导新兴产业,坚持“两手抓”。 一手抓专业化、产业化招商。 实施“重大项目招引行动”,优化专业招商团队资源配置,引入招商队伍竞争淘汰机制,解决摒弃化工项目依赖,在“高、新、尖”重大项目上求突破。上半年,我区注册外资合计4.33亿美元(不含苏通园区),增长27.6%;实际到账外资2.87亿美元(不含苏通园区),增长41.5%;新增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个。 一手抓产业的强链、补链、扩链。 在以优化增量项目壮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强化以商引商,推动现有企业增资扩股、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集群,上半年完成设备投资94.6亿元,增长40%;完成技改投入61.9亿元,增长38.4%。

二是突出高效组织快推进。重点完善“两个机制一个体系”,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落实责任机制, 建立项目库,

三是突出改革创新优服务。 围绕“项目快落地、早建设”, 实施审批提速“3·5·50”计划,再造流程、创新模式,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以最短的时间办结报建手续,项目审批效率提升了200%以上,形成“开发区速度”; 围绕“项目建得快、运行得好”, 优化土地指标、用工、政策扶持等要素配置,出台系列政策,引导企业加快投入、优化质态、提升能级; 围绕“服务最优、环境最好”, 建立产业项目推进办公室,推行重大项目审批帮办、代办、容缺预审制度,打造国家级开发区最佳办事环境。

在城市建设上,我们紧紧围绕全市“三城同创”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功能开发、形象开发,全力建设南通南翼现代化产业新城。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高点定位,规划优先。按照“建设现代产业新城、打造南通金南翼”的要求,围绕“一心、两带、两轴、多片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在前期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确定基础设施和城建项目。2017年计划新建、续建项目86个,计划投资48亿元。重点推进中心片区、特色园区、沿江港口保税片区的建设,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力争“十三五”期末建成区面积拓展到70平方公里。

二是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品质。 着力打造网络化的交通格局。 强化交通设施建设,以无缝对接主城区为目标,以产业园区内联外通为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星湖大道、通盛大道、东方大道等“五横四纵”骨干路网体系。 着力建设高品质的核心区域。 围绕发展城市经济和优化城市功能,高起点规划建设能达商务区,打造集商务办公、总部经济、软件信息、服务外包、高端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核心区。目前,能达商务区内总建筑面积已超200万平方米,百米楼宇达40多幢,建成了星湖101、世茂广场等特色街区,四海家园、五湖家园等高级人才公寓,服务外包产业园、国际软件园等特色基地,智慧之眼、总部基地、永旺商业综合体、中兴智慧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 着力推进智慧化的城市发展。 我们大力建设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目前已集聚了脉络数据、中兴通信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数据中心项目,打造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数据产业高地。同时,我们加快推进智慧安监、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打造智慧城市。

三是坚持生态优化,绿色发展。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获批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今年,我们以市“三城同创”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大力提升绿化水平,建设生态型、花园式开发区。目前涉及到的“三城同创”24个重点建设项目已有9个顺利完成。总面积3200亩的 星盛河生态通廊景观工程 初步建成,形成贯穿于开发区中心区域的绿色飘带;全长12.1公里、宽100米的 沈海高速一环 ,已基本完工,成为开发区东部的绿色屏障;总面积9000亩的 老洪港湿地公园 、总面积340亩的 能达中央公园 等大型绿色生态休闲区,成为城市“绿肺”;建成 海棠花园南侧 景瑞望府北侧 等小游园5个,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区域生态绿地系统。

四是坚持改善民生,共建共享。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城建的第一追求,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到发展成果。 在老小区改造上, 年均投入4000多万元,今年的改造工程大部分已完成或进入收尾阶段。 在安置房建设上, 率先在全市推行拆迁安置房建设标准不低于商品房,2003年以来,共建设拆迁安置房1000万平方米,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亿元,目前已基本实现“房等人”目标。 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 坚持“民生需求、政府主导、多元投资”,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不断集聚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资源,市场化管理的全民健身中心成功试运营,公共文化中心、体育公园、能达小学、小海小学、竹行邻里中心、小海邻里中心、小海公共卫生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在城市建设中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