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工作计划
来源: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4-02-09 21:57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4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坚定不移以“四主一最一中心”为定位,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调优结构为目标,加快建设贡献更大、活力更强、能级更高的长三角一流开发区,努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作出开发区应有贡献。

全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力争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力争3.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做到“五个强化、五个着力”。

(一)强化项目硬核支撑,着力集聚跨越发展新动能

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再攀新高、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一要完善“产业化”招商体系。深化“3+1”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梳理主导产业链上重点企业,详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按图索骥、靶向施策,全力突破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深化以商引商,发挥产业联盟优势,遴选“链主”企业榜单,研究出台支持“链主”企业政策包,大力推进上下游企业互通合作,吸聚链上优质高端项目落户。深化驻点、驻城、驻外招商,瞄准日韩、欧美、新加坡及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区域,构建内外并举、合力攻坚的招商新体系。深化人才科创招商,深入科创资源富集地区,聚力招引培育一批“引领型”科技领军企业和“雏鹰”“瞪羚”等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力争全年签约注册总投资超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0个,其中百亿级项目1个、50亿级项目4个以上、超5亿美元项目1个以上,人才科创项目20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确保5亿美元以上、力争6亿美元。

二要激发“企业化”招引活力。聚焦重大制造业、外资、科创、现代服务业招引方向,持续深化招商体制改革,在实体化运作“4+6”招商机制的基础上,组建企业化招商集团,新成立科创招商中心,优化整合国企招商资源,构建行政化招商与市场化招商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优质外资和高端科创项目百花齐放的招商新格局。常态化开展招商队伍“砺剑”培训,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引水平。大力推行月度晒绩、定期通报等“赛马”机制,创新建立人员能进能出、正向考核激励等制度办法,以实绩论英雄,以实干促担当,以招商活力的激发推动重大项目加快突破。

三要推进“定制化”项目服务。紧扣产业项目考核“县市区第一方阵、开发园区第一”目标不动摇,主动贴合项目落地需求,开发应用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定制服务,持续提升项目建设质效。深化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强化重大项目专班调度,优化“一站式、个性化、全链条”项目管理,加强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精准供给,以最优服务、最高效率、最强配套加快项目落地转化。力争全年新开工协航光伏、迪飞达陶瓷基板、新宙邦半导体新材料等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力争新竣工凌丰智能厨具、中集储能装备、华安鑫创汽车智能显示等亿元以上项目34个;推动通威、林洋、星源等重特大项目转化达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着力增创产业集群新优势

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把抓好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区之要,推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特色化攀升,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一要打造科创强引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全面精准衔接、高效有序互通、协同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创新发展三年行动,项目化落实重点目标任务,着力打造长三角一流创新高地。全面融入“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发展大局,依托“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模式,主动承接上海、苏南生产制造环节的转移,在产业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富有创新活力、内生增长动力的领军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集群创新发展”的共生格局。建立“链主”企业牵头、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大力推动“揭榜挂帅”联合攻关,持续开展清华大学“南通周”系列活动,全面加强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积极引进和转化一批前瞻性、原创性、标志性的创新成果。强化产研院国家级孵化平台功能,推动南通先通院、南大材料研究院等转型升级,做优做强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能达BEEPLUS创智天地、能达生物医药科创园等专业平台,提升创新载体能级。用好开发区人才科技新政4.0版,充分发挥产业母基金、科创基金作用,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创新性的宣传造势、人才招引、项目对接活动,加快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力争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载体1个,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5人以上。

二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围绕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纺织、建筑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加速信息技术赋能,实现产业布局集约化和产品结构高端化。推行全类别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2.0版,引导企业提高土地集约水平,增加经济贡献份额。持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发挥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示范效应,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供应链,着力提升绿色化制造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攻坚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免费诊断全覆盖,加快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供应链深度融合。力争全年新增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80个以上,建设市级以上智能示范工厂(车间)10个以上,星级上云企业15家以上,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超30%。

三要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咬定全年经济增长“高于全市平均”的目标,加强经济运行科学调度,高效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着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推进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培大扶强育新工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更多拥有市场主导权、行业话语权、标准制定权的龙头企业、行业冠军。完善企业上市常态化协调服务机制,优化“白名单”管理、“梯次化”培育等制度办法,加快推动入围企业入轨、入轨企业股改。力争全年开票销售收入超3800亿元,增长11%以上,“3+1”主导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新培育150亿级企业1家、100亿级企业2家、50亿级企业2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完成“江苏精品”认证企业3家以上;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2家以上;新增国际标准1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10项以上;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家、辅导备案报会企业4家、入轨股改企业4家。

(三)强化产城互动融合,着力打造活力中心新形象

紧扣“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科创空间一体布局,加快产城融合步伐,高标准打造通城活力新中心。

一要加快推进“东园西湾”建设。坚持高位统筹、系统推进“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建设,紧紧围绕“一心、两廊、三轴、五区”的空间格局,加快推进G15以东片区和竹行瑞兴路两侧区域地块更新,加快推进玉兰路建设、瑞兴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同步深入研究氢能储能、前沿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布局,全力构建“智能制造新引擎、开发开放新高地”。坚持把滨江地区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新窗口来打造,结合苏通二通道北接线线形方案,对照与创新区协同发展要求,加快调整优化“滨江湾”城市设计,加快推进先期启动片区建设,精心打造科技创新城、青年活力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推动化工园区整合提升,加快北区项目搬迁腾退和南迁项目建设,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与南迁项目同步投入运行,全力打造绿色转型、安全发展、效益突出的长三角一流化工园区。突出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重点地块点式回收,持续推进新一轮空间再造,有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二要着力提升核心区功能品质。坚持清单化、项目化、专班化推进通城活力新中心88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活力岛、地铁TOD、国际幼儿园、金融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功能项目,推动凯悦嘉轩、洲际皇冠酒店4月底前试营业、华邑洲际酒店12月底前开业运营。坚持以“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聚焦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积极招引项目、培育发展主体和壮大发展载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聚焦高端商业,积极导入品牌首店,招引国际知名批发零售业、便利商店品牌项目,提升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

三要全面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巩固“无异味园区”创建成果,着力推进“无废园区”创建,扎实开展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保持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全市最优水平。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统筹推进“十年禁渔”、岸线整治、湿地保护等工作,坚决守好主城区滨江生态屏障。加强美丽街区建设管理,系统化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持续推进物业管理提质增效,打造智慧物业服务平台,提高业主委员会组建率;优化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实现96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四分类管理全覆盖;聚焦停车秩序、违法建设、扬尘污染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强化改革创新引领,着力激发开放协同新活力

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更高水平抓协同、促开放,借势借力打开发展新局面。

一要大力推进与创新区协同发展。两区协同发展,既是重要发展机遇,也是重大发展责任。要以“建设成为南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全面落实好市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突出“规划、招商”两大关键,强化“精简、高效”两个导向,与创新区紧密携手、各展所长,加快在产业和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推动实现“1+1>2”的倍增效应。各工作对接小组要围绕两区协同发展大局,定期研究会商,排出一批在科创、规划、社会事业、社区、经济运行等领域的急事、要事,对标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以世界眼光和一流水准,集中资源、集中精力实施“项目化”推进,加快提升功能、丰富业态、集聚人气,着力打造具有更高南通辨识度和全省、全国显示度的城市活力新中心。

二要大力推进综保区高水平开放。综保区要围绕建设“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和检测维修中心”五大目标,以及打造跨境电商、科创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四大平台,全力开展项目招引,推动综保区业态创新和功能创新,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进出口货值180亿元,在全国综保区绩效评估中争先进位。

三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聚焦做强做优国企主业,全面完善国资监管机制,通过股权整合、资产重组、业务整合等方式,有序推动资源集聚和集团化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开发板块、城市服务板块、金融板块、科技创新板块发展水平,聚力发挥资本招商、基金招商功能,在服务开发区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要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扎实推进打造“营商环境最高地”三年行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强化流程再造,刷新“审批”速度;持续强化政策集成,完善“能达E企通”一库统管、精准推送、直达快享等功能,让企业发展更顺心;持续强化创新引领,开展涉外民商事审判、国际医疗、品牌托幼等服务举措,总结推广一批具有首创性、引领性、推广性的特色举措,擦亮更有温度、更加便利的“万事好通·能达无忧办”服务品牌,营造办事更高效、政策更给力、企业更满意的良好生态。

(五)强化民生服务保障,着力彰显共治共享新成效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治理新路径,守护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开发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要做优民生事业。加大民生投入,实实在在办好安居改造提升、公共安全保障等民生实事。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双减”改革,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工作整体水平。推动卫生服务能级提升,确保2家卫生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建成区级临床检验、医学影像、临床心电等三个中心,打造优质高效公共卫生体系。引进一批精品剧目、“国字头”专业赛事、知名体育运营品牌,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优质资源集聚,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关爱呵护“一老一幼”,加快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建成3个社区托育点位。关心关爱困难群众,兜好民生底线。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5个,加大招聘活动组织力度,努力送岗到家、惠企便民。

二要加强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作用,“12345”平台办理综合满意率保持“全市第一方阵”。进一步完善“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开发区品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落实党政领导下访、包案制度,完善信访积案化解长效机制,确保重点事项化解稳定率保持在95%以上。持续深化技防建设,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完善对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全域打击体系。创新能动司法,做好刑事检察、行政检察等工作,深化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平安、法治开发区建设,以良法善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三要守牢安全底线。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危化品、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强安全生产突出风险精准管控,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制度化管理、实时化监控、自动化阻隔、现代化救援”建设;深化城市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基层社区安全治理“三力”,建强消防救援队伍,推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和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做好债务风险防控工作。系统推进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民族宗教、非法集资、食品药品安全、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排查整治,全面提高安全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