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报告 > 管委会工作报告

2016年全区工作总结(节选)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2-08 字体:[ ]

2016年,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新常态,自觉践行新理念,聚力稳增长、调结构、提功能、惠民生,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r

(一)主要指标稳中有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0亿元,增长9.9%;规模工业增加值410亿元,增长10%;工业应税销售收入831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532.7亿元,增长12\r\n%;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3亿元;进出口总额345.5亿元,增长4%,其中出口202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亿元,增长10.6%。\r

(二)高端项目加速集聚。主动策应市“3+3+N”产业战略导向,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精密机械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以“20·100项目招引计划”为抓手,提升组织程度,加大推进力度,优化招商平台,强化队伍建设,从严管理考核,不断完善精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招商体系。新增注册外资6.8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41个,增资项目16个,其中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5个,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r

(三)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不断优化全程服务、个性保障、容缺预审机制,深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局实体化运作,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转化。预计完成工业投入197.5亿元、服务业投入335.2亿元,分别增长10%和13.2%。经市认定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3个,完成市考核目标任务数的140%。14个市级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54.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48%。\r

(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获批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开发区。全年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1.5亿元,增长12.6%,占规模工业产值的43.5%;新兴产业产值594亿元,增长5.4%,占规模工业产值的33%;医药健康、光纤通信产业板块产值增长超过20%。8家企业获批为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外包等新业态不断集聚;全年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5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9%;服务业应税销售880亿元,增长19.2%;服务外包合同额7亿美元、执行额6亿美元,均超过全市总额的三分之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1%;南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创坊”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双创营”获批为市级众创空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9个、市级科技项目40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768万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发机构8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3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64件,增长45.9%,期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5.94件,获批为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南通留学人员创业园获批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新引进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入选省“双创计划”9人;落户人才创业项目24个,总投资14亿元。\r

(五)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坚持功能开发和形态开发并举,全力打造现代化的南通南翼新城。累计完成城建工程实际投资20.7亿元。新建及改造道路33公里,东方大道、通盛大道、通富南路等改造工程顺利竣工,路网体系不断完善;新辟公交线路2条,优化调整6条,公交能级持续提升;永旺梦乐城、越秀城市广场等项目主体竣工;市“三城同创”28项重点工程,中央公园、老洪港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拆迁进度全市领先;区属国有企业信用评级显著提升,融资结构不断优化。加快实施“美城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垃圾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扎实开展通沪大道沿线“五违”整治、营船港闸及通启运河沿线非法占用清理、重型超载车辆整治、废品收购点清理等专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3+3”特色园区水、电、气等基础配套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度持续提升。南通综保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制度,二期顺利通过封关验收,通关便利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通海港区码头加快建设;中仓国际物流园项目成功落户;石化交易、进口商品展示直销等平台运营良好,全年新增注册项目250个,总投资85亿元,实现经营收入102亿元,增长27.5%。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入驻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r

(六)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实施新一轮“环境保护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推动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区规划环评获得环保部批复;一污扩容改造、二污三期扩建、空气自动预警监测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水回用工程稳定运行;第二批36家重点企业刷卡排污系统投入使用;升达固废处置项目建成运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秸秆禁烧、燃煤锅炉整治等工作成效明显,PM\r2.5\r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约40%,列全市第一;推进重点河道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东方大道、沈海高速西侧等道路绿化工程和生态通廊、通启运河城市风景带、星盛湖等园林绿化工程加快推进,新增绿地面积170公顷,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升。\r

(七)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老小区改造、小游园建设、农贸市场建设、公交优化、安置小区地下停车库启用等10项民生实事工程顺利完成。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总面积150万平方米的6个安置房和农民集居区项目加快建设,安置拆迁群众1500户。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能达小学、小海小学二期、中心区域公办幼儿园建设有序推进,教师发展中心通过省级评审,中高考再创佳绩。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小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项目进展顺利,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项目通过市级验收。社会保障不断强化,举办各类招聘会47场,促进就业5700多人;申请各类创业贷款及补贴2190万元,帮助群众创业765人;失地农民保障、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新纳入失地生活保障人员3100人,投入养老保险补贴资金2.3亿元,落实居民医保个人缴费补贴3683万元。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4个街道建立了具有“7+5+N”功能的综合文化站,6家社区综合文化中心通过市级验收,全民健身中心主体已竣工验收。食品药品监督有力有效,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深化,“栾馨仁”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入选省总工会十大优质项目。依法治区深入推进,重要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建设\r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率100%,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4—2015年法治江苏建设示范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形势平稳有序。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和治理深入推进,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人武、人口、计生、妇联、商会、民族、宗教、共青团、红十字、关心下一代、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