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和街道动态>详情
南通开发区竹行街道:下足“绣花功夫” 绘就“善治图景”
发布时间:2025-10-17 【字体: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其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度。近年来,南通开发区竹行街道管理不失温度、治理严守尺度、共享彰显力度,推动基层治理从“管人管事”向“育人润心”转变。

基层治理的温度体现在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关键小事”。竹行街道星怡社区通过“微心愿”精准收集需求,成立“怡乐”居家养老服务站,聚焦80岁以上老人助餐、助浴、助医等实际困难,招募志愿者参与,让日间照料有服务、休闲娱乐有项目、关爱慰问有温度,日均服务超50人次,月均满意度达98%。龙田社区则从电动车充电难题入手,扩建电动车棚103处,并安装配套充电设备,可容纳1032辆电动车停放充电,真正实现“阻梯”不“阻心”。只有站在群众角度思考,用主动服务代替被动管理,才能真正赢得信任与支持。

数字时代的浪潮,正在重塑基层治理的模式。竹行街道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将治理尺度精准嵌入社区日常,实现“无形监管、有力约束”。面对高空抛物的治理顽疾,龙田社区没有停留于宣传倡导,而是依法依规安装98部智能仰拍摄像头,24小时捕捉抛物行为,固定证据、追溯责任人,推动30处隐患全部整改。星怡社区则构建起“一屏统管”智慧平台,整合门禁、梯控、监控、停车等多系统数据,实现对社区安全、秩序、设施运行的标准化监测与闭环处置,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使基层治理更加智能、高效、精细。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是基层治理的活力所在、生命所在。竹行街道竹韵社区通过“红色物管会”搭建协商平台,商户、物业、社区共同参与治理,从卫生包干到安全自查,从透明账本到业态互补,夜市从“冷清摊”变身“金招牌”。星怡社区则依托“网格微信中枢”,整合网格居民、三官一律、党员志愿者、物业、企业等多方力量,构建“居民点单、支部吹哨、党员报到、网格办理”机制,征集居民群众意见建议,梳理便民项目清单,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格局。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真正可持续的治理从来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让各方主体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受益者”到“贡献者”。

“基层治理的本质,是回应人的需求、呵护人的生活、凝聚人的力量。”竹行街道党工委书记范九飞表示,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发现”,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街道将持续从小事着手、大事着眼,办好群众的身边事、暖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