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华灯万点,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开街道的街巷里,总有一群基层工作者的身影与夜色同行,他们是居民难题的“穿线人”,隐患苗头的“探照灯”,基层冷暖的“守护者”,在“八小时”之外,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破解难题,诠释基层治理的责任与担当。
街头巷尾中的深夜法庭:
把“烦心愁”调成“顺心事”
基层是感知民意的“晴雨表”,更是化解矛盾的“前哨站”。春风南岸小区的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曾是困扰居民三年的“老大难”。街道工作人员迎难而上,下班后直奔现场,在广场舞活动点、小区门口、业主楼下及家中等多点位实地感知噪音,协调专业检测深挖根源,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创新提出引入声音定向传播技术的解决方案,巧妙平衡健身需求与居民安宁。
这仅是新开街道“夜间调解”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街道累计排查矛盾102件,调解各类纠纷12起,化解率均达100%。面对异地业主与物业的长期纠纷僵局,工作人员利用晚间多次跨地域连线、深夜反复磋商,连夜统筹多部门搭建对话平台,终使积案破冰;面对辖区突发伤亡事故,他们联合多部门紧急介入,历经12小时人性化攻坚,法理人情交融,在晨光熹微中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那晚看到街道和派出所同志通宵达旦工作,天快亮了仍在为我们沟通协调,心里特别感动!有他们在,咱老百姓的难事真有人管、有人上心!”一位经历过深夜调解的居民动情地说。
月影星河下的人形探针:
把 “安全感” 织成 “防护网”
隐患常藏于夜色,新开街道作为南通开发区的主城区,居民人数多、企业数量大、业态类别广,面对的安全隐患也更为多元、复杂,街道基层工作者化作敏锐的“安全探照灯”。
针对老旧小区、商超市场夜间易发的消防通道堵塞、电动车违规充电、消防设施失效等问题,街道组建“夜间巡查队”,高频次、全覆盖突击检查50次,动态清除隐患76处;针对夏季高温用电安全风险,他们下班后深入居民家中、商户店内、企业内部,细致排查线路负荷、电器老化,从源头筑牢防火屏障;为巩固“厂中厂”“三合一”整治成效,安监队员直插现场“回头看”,夜查紧盯问题销号;面对台风“竹节草”考验,55人应急队24小时枕戈待旦,风雨中巡查102处,高效处置险情78起,守护一方安然无恙。他们以微光成炬的担当,用细致入微的行动,为万家灯火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有街道安全员的‘夜巡’清堵点、查线路,厂区安全有了保障,我们生产扩产更安心了”,一位企业负责人有感而发。
网格楼道里的小巷总理:
把 “需求难” 变成 “满意单”
民生所需常在八小时外叩响回应之门,“不打烊”的贴心服务从不缺席。雅居乐花园小区电梯曾损坏长达两月,让高层居民归家步履维艰,为解决困局,街道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利用晚间逐户叩访、耐心倾听、记录诉求,三日内完成两栋楼超2/3业主签字,停滞多日的维修程序终启动,居民重享便捷生活。这份及时送达的“满意单”,是新开基层服务的常态写照。
在春天花园,为推进老旧电梯更换,社区干部放弃休息上门宣讲政策,耐心解答居民疑虑;在世茂广场,街道负责人与物业经理夜谈共商,合力推进夜市经济、环境整治、业委会组建等工作;在苏超赛事“第二现场”,志愿者值守之余巧设“就业夜市”,助力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一次次夜幕下的奔走,一次次主动的叩问,他们将被动响应转为主动破题,于细微之处提升着社区的温情底色与宜居质感。
“看到居民问题解决了,对我们工作点头认可,就觉得再晚也值得。”网格员小季说,基层工作就是要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出现,让“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基层治理的根在群众,魂在服务。从调解室的灯火通明到夜巡路上的星月相伴,从入户走访的嘘寒问暖到突发事件的挺身而出,新开街道的基层工作者们用晚归的脚步丈量民情,用深夜的灯火温暖民心,用每一程披星戴月的奔忙,守护居民群众的灯火绵长,为南通开发区“1223”跨越发展全力兜牢民生保障。